行业资讯
持续优化奖补政策 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加快发展
本站    2025/4/28 16:08:53    88   

聚焦增产实效 支持多元开发

《办法》突出“实际利用”导向,实施差异化奖补,强化全周期监管,形成“激励+约束”双轮驱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与2020年印发的《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比,此次发布的《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持续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

一是更加注重对实际利用项目的高效支持。虽然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总体支持范围不变,包括清洁能源重点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示范、规模化开发利用及能力建设、公共平台建设、综合应用示范,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重要事项,但是更加强调项目的实际利用,明确“非常规天然气采出后未实际利用以及用于上网发电已享受电价补贴的部分不计入奖补范围”。

二是对不同品种奖补标准进行优化调整。一方面,考虑到煤层气可以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办法》加大了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奖补力度,将补贴权重系数由1.2提高到1.5,进一步鼓励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对纳入奖补的致密气测算方式进行调整。相对于煤层气和页岩气,致密气凭借储量落实程度高、储层认识相对清楚、已形成适用的开发技术体系等优势,已形成持续快速增产的势头。2023年,致密气产量超过600亿立方米,比2020年增产约200亿立方米。此次《办法》对于致密气纳入奖补范围的开采利用量计算,既确保了对致密气持续增产的稳定支持,使企业上产积极性不减,也兼顾了对开采利用难度较大的煤层气和页岩气的支持。

三是对于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实行央地分开。明确中央项目是指100%央企控股的项目,相关奖补资金通过所属的中央企业申报和拨付。其余项目为地方项目,相关奖补资金按照项目所在地通过省级财政部门申报和拨付。《办法》对两类项目申报流程,从时间、职责、要求等方面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四是增加了监督管理要求和规范。在强调对专项资金进行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专项资金实施监督的具体措施,如财政部定期组织抽查,发现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将进行严肃处理。对资金使用部门和个人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等行为采取处理措施,包括取消申报资格等。

政策持续发力 促进规模发展

《办法》是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重要举措

天然气作为低碳化石能源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加大开发力度,有利于增强国内天然气自给能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并将其作为清洁能源重点关键技术进行大力支持。中央财政分别于2007年、2012年、2019年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开发利用纳入财政补贴。2019年起,国家对非常规天然气补贴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多增多补、冬增冬补”的原则,将非常规天然气补贴方式从据实补贴转为以增量考核的梯级奖励方式,以结果为导向,鼓励地方和企业增产。今年的《办法》仍然延续了这一原则,对超过上年开采利用量的,按照超额程度给予梯级奖补。相应地,对未达到上年开采利用量的,按照未达标程度扣减奖补资金。同时,对取暖季生产的非常规天然气增量部分,继续给予1.5的超额系数折算。对促进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长和提升取暖季保供水平,起到了有力引导和积极支持的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由2018年不足35%提升到2023年约43%。非常规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战略接替和主力军。未来,天然气将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60世界和中国能源展望报告(2024)》,为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由当前的4260亿立方米增长到2035年的6500亿立方米左右。非常规天然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将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支撑。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预测,未来产量占比有望超过50%。

顺应政策导向 推动持续发展

能源企业应根据《办法》的支持方向和政策导向,以规模化开发、增产增效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地质工程一体化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推动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力度,可有效缓解对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压力,实现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能源企业应抓住《办法》明确的支持方向,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以规模化开发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推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高效开发,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加强地质勘探理论创新。加强非常规天然气赋存地质规律研究,精准预测储层厚度、裂缝密度、方位、脆性地层及流体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持续加强钻井技术与装备、压裂技术、高效排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创新,加快推进在高温高压等复杂条件下的勘探开发技术实现关键性突破。

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推动地质与工程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从勘探、评价到开发、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设计和协同优化,提高开发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降低开发风险。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储层特征的智能识别、生产动态的智能预测、设备故障的智能诊断等,提高开发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智能气田建设,实现气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学习园地   |   业务办理   |   信息公开   |   泰山燃气文化   |   安全管理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0-2016  泰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08730号
技术支持:泰安开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